在网络时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只有集齐各方力量,才能真正为未成年人撑起一把网络安全的保护伞。
在网上学习打卡、进行社交、刷短视频、玩游戏……如今,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让“少年的你”健康成长,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2024年1月1日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这也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
目前,未成年人对待网络的态度如何?他们都在网络上做些什么?家长对于孩子的网络使用行为关注几何?如何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家长和学校、社会该从哪个方向发力?近日,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话题,新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网络原生代”喜欢刷视频、玩游戏
搜集各种动漫游戏的片段,用心挑选背景音乐,再卡点配上不同的特效,将其剪辑成一段几秒钟的小视频……河北一高中的高一学生小宇每逢周末放假回家,就会拿起手机,剪辑视频、编发,并查看数据,还要和评论区的网友互动。因为平时住校没有接触手机的机会,小宇一回到家就开启了爆刷模式,几乎整个周末,都在与手机相伴。
像小宇一样,今天的青少年绝大部分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原生代”,对网络的了解与运用,并不弱于成年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10岁以下网民和10至1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3.8%和13.9%,青少年网民数量近2亿。
“网络原生代”的网络使用情况如何?今年11月初,新京报教育新闻部针对学生和家长分别进行了网络使用调查,调查显示,面对网络上的“花花世界”,未成年人很难把控得住自己,75%的孩子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超42%的孩子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2至4小时。
与此同时,近六成学生上网的第一目的是娱乐,其次是社交。只有28%的学生表示,上网最主要是为了学习。刷短视频成了最吸引未成年人的娱乐方式,占比43%;其次是玩游戏,占比36%。
事实上,防止未成年人在网络沉迷,不少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已经按照法律规定,升级防沉迷系统,推动“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85%的学生受访者认为,这一模式在防沉迷等方面有用。
但必须承认,这一模式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家长反馈,“青少年模式下,很多小程序打不开,孩子有些作业得通过小程序提交,只能用成人模式”;家长把自己身份证号码开通游戏给孩子使用,绕开未成年人游戏监管,因为“不想把孩子身份证信息输入网络平台”,或者“孩子周末想多玩一会儿,只能用大人账号”等等。
针对该话题,近日,新京报小记者们走上北京市东城区幸福大街,就“未成年人网络健康使用情况”进行随机采访。通过本次调查获知,有一部分家长不同意孩子上网的原因是担心网络有害信息、垃圾短视频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此外,也有家长担心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会被陌生人骗取个人信息,遭受网络欺凌。关于短视频以及游戏平台设置的未成年人模式,受访家长中超38%认为未成年人模式有效,超61%则认为没有效果。
新京报小记者们走上街头,就“未成年人网络健康使用情况”进行随机采访。王琦 摄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须多方合力
不得不承认,面对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却并不足够让其健康、安全地畅游网络世界。
对于使用网络带来的影响,超六成学生受访者认为网络使用的确给自己带来了消极影响。与学生相比,家长显然更加“乐观”,超八成家长支持孩子上网,只有49.55%的家长认为使用网络会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家长对未成年人在网络上看到的信息依然保持高度敏感,75%的家长会利用未成年人模式,试图以此管控未成年人所能接触到的网络信息。
《条例》也注意到了规范网络信息内容的重要性,设置专章明确要加强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的规范。同时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这类信息。同时加强对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的规范。这类信息主要包括,可能引发或者诱导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实施违反社会公德行为、产生极端情绪、养成不良嗜好等类别的信息。同时明确,这类信息不得在首页首屏、弹窗、热搜等重点环节呈现。
堵不如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建设网络素养家长课堂或学校。如,政府牵头开办网络素养教育培训班,帮助家长指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着重培养孩子的鉴别力;大中小学举办线上网络素养教育讲座和研讨会,为学生家长提供讨论与分享如何指导孩子使用互联网的在线交流平台;高校与社会科研机构等共同开发制定家长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与指导手册;政府与企业深度合作,鼓励互联网信息供应商开发并推广绿色家庭上网系统,帮助特定年龄群体过滤不良信息等。
“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中,家庭保护是第一道防线。”方增泉说,数字时代,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共同成长。
未成年人保护道阻且长。在网络时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只有集齐各方力量,才能真正为未成年人撑起一把网络安全的保护伞。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刘洋
上网孩子 相关新闻加载中下一篇 职业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好老师